聚焦苏州丨锚定新赛道,苏州全面启动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
发表时间:2024-09-20
文章来源:admin
浏览次数:
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,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。近年来,苏州市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,以“人工智能+”为核心驱动力,全面启动并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试验区。
高瞻远瞩,绘制发展蓝图
9月15日,苏州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大会在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办,《苏州市加快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 高水平建设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》发布实施,提出到2027年苏州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要突破3000亿元,与之呼应的一揽子政策、一系列平台、一大批项目密集落地。
图源:苏州发布
《行动方案》不仅设定了宏大的产业规模目标,还明确了具体的发展路径。方案提出,将重点遴选制造、金融、科研、交通等15个重点行业,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的深入实施。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、技术创新等多措并举,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,实现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。
为配合《行动方案》的实施,苏州市还发布了《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的若干措施》等配套政策,从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、保障措施三个维度,为“人工智能+”的落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。
在政策的引领下,苏州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持续优化。目前,全市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000家,其中规上企业378家,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,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。这些企业覆盖了工业软件、语音识别、机器视觉等多个领域,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优势。同时,苏州还积极建设智能计算中心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、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平台,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跨界融合,激发无限可能
苏州是一座善于做加法的城市,传统与现代、人文与经济、制造与数字都在这里深度融合。在席卷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中,苏州有条件做好加法,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、走进千家万户。
制造业是苏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,也是人工智能赋能的重点领域。这次大会苏州不仅在《行动方案》中把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放在首要位置,当天还配套发布《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的若干措施》,部署推进突出优势领域、聚焦重点环节、打造工业垂类模型等10项重点任务。
图源:新华网
同时,苏州市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创新应用中心的成立,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向和新路径。亨通集团是从苏州走出去的世界500强企业,该企业通过引入“AI+过程质量”预测系统,让光棒生产质量预测正确率提升29%、报废损失率降低58%,成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成功案例。
此外,苏州市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视觉检测、仓储物流、能源管控等制造业流程中的广泛应用。通过累计遴选并重点推进78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,苏州市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。
除了制造业外,苏州市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在金融、科研、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在金融科技领域,苏州市通过构建“AI+金融”创新产品矩阵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评估、客户服务、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应用,为金融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。
筑基固本,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
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充足的人才储备。苏州市在构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和人才培养方面同样下足了功夫。
苏州市通过成立中国(苏州)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联盟、苏州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、苏州市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机构,构建起涵盖政府、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,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,也促进了产学研用各方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。
此外,苏州市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与发展。今年以来,思必驰东风语言大模型、清睿智能Aryn GPT、同程旅行程心大模型、智慧芽芽仔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部门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备案,备案数全省第一。
图源:苏州发改
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。苏州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,通过构建集专业教育、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人工智能高校教育培养体系,为全球输送了大量高端人才。同时,苏州市还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,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质量,苏州市还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,共同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计划。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,苏州市不仅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,还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落地。
高瞻远瞩,绘制发展蓝图
9月15日,苏州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大会在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办,《苏州市加快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 高水平建设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》发布实施,提出到2027年苏州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要突破3000亿元,与之呼应的一揽子政策、一系列平台、一大批项目密集落地。
图源:苏州发布
《行动方案》不仅设定了宏大的产业规模目标,还明确了具体的发展路径。方案提出,将重点遴选制造、金融、科研、交通等15个重点行业,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的深入实施。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、技术创新等多措并举,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,实现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。
为配合《行动方案》的实施,苏州市还发布了《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的若干措施》等配套政策,从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、保障措施三个维度,为“人工智能+”的落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。
在政策的引领下,苏州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持续优化。目前,全市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000家,其中规上企业378家,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,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。这些企业覆盖了工业软件、语音识别、机器视觉等多个领域,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优势。同时,苏州还积极建设智能计算中心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、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平台,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跨界融合,激发无限可能
苏州是一座善于做加法的城市,传统与现代、人文与经济、制造与数字都在这里深度融合。在席卷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中,苏州有条件做好加法,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、走进千家万户。
制造业是苏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,也是人工智能赋能的重点领域。这次大会苏州不仅在《行动方案》中把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放在首要位置,当天还配套发布《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的若干措施》,部署推进突出优势领域、聚焦重点环节、打造工业垂类模型等10项重点任务。
图源:新华网
同时,苏州市“人工智能+制造业”创新应用中心的成立,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向和新路径。亨通集团是从苏州走出去的世界500强企业,该企业通过引入“AI+过程质量”预测系统,让光棒生产质量预测正确率提升29%、报废损失率降低58%,成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成功案例。
此外,苏州市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视觉检测、仓储物流、能源管控等制造业流程中的广泛应用。通过累计遴选并重点推进78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,苏州市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。
除了制造业外,苏州市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在金融、科研、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在金融科技领域,苏州市通过构建“AI+金融”创新产品矩阵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评估、客户服务、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应用,为金融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。
筑基固本,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
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充足的人才储备。苏州市在构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和人才培养方面同样下足了功夫。
苏州市通过成立中国(苏州)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联盟、苏州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、苏州市“人工智能+”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机构,构建起涵盖政府、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,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,也促进了产学研用各方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。
此外,苏州市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与发展。今年以来,思必驰东风语言大模型、清睿智能Aryn GPT、同程旅行程心大模型、智慧芽芽仔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部门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备案,备案数全省第一。
图源:苏州发改
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。苏州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,通过构建集专业教育、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人工智能高校教育培养体系,为全球输送了大量高端人才。同时,苏州市还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,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质量,苏州市还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,共同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计划。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,苏州市不仅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,还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落地。